乳品消费市场百花齐放,口味需求日益多样化,营养需求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聚焦精准营养的功能性乳制品成为当下乳品行业的重点攻关方向,各大品牌纷纷加大投入。在此趋势下,乳品市场中主打原生营养卖点、低GI配方、活性营养保留以及药食同源养生奶等相关这类的产品不断涌现,同时行业内活性营养提取及保留有关技术也持续取得突破,这背后正是健康意识提升,消费市场对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需求增加所致。 其中,牛初乳凭借多种营养价值受到各大品牌关注,其相关这类的产品市场规模正慢慢增长,不过目前国内牛初乳市场营销卖点和产品品种类型相对单一,在产品差异化、品类多样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 国内牛初乳市场任旧存在拓展空间,其凭借稀缺性和营养价值的加持,产品价格普遍偏高,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拓展。相关这类的产品通常主打“天然免疫球蛋白”“自护力”等卖点,存在一些同质化问题,未来市场需求会聚焦在具有独特配方和复合功能性的牛初乳产品。 目前有关产品类型仍相对单一,随着消费需求的细分,牛初乳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例如可以开发针对不一样人群或者针对免疫力低下、肠胃健康等特定问题的牛初乳产品;同时企业需关注消费的人在口感、包装、服用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优化产品设计以提高竞争力。 牛初乳产品的质量同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牛初乳自身营养成分受采集时间、奶牛品种、饲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引起品质差异,尤其是其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例如产品宣传中常见的lgG、lgA、lgB等活性免疫球蛋白,还有乳铁蛋白、生长因子、低聚糖等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会跟着时间变化迅速下降,如何保证生物活性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保留营养成分同时兼顾微生物污染、纯度、干燥温度、口感等问题。 除了原料自身带来的品质差异,牛初乳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与企业有直接关联,不一样的品牌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以及营养成分保留程度不同,直接造成品质差异;有关产品中营养成分配比、牛初乳真实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现象,真实品质和营养价值很难保证;想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相关企业加强研发创新和品质把控,通过原料筛选和工艺升级来促进整体品质提升,行业也需要加强监管,减少产品质量问题。 根据《生鲜牛初乳》(RHB 601-2005)标准的定义,牛初乳是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炎的健康母牛分娩后72小时内所挤出的乳汁;QB/T 5803-2023《脱脂初乳》中将生初乳的挤奶时限定义为7天内;牛初乳富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括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活性成分,有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牛初乳中的营养成分超过250多种,因此有关产品常常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健康卖点联系起来。 正是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牛初乳作为一种健康功能食品原料颇受重视,乳品行业不断加大对多功能牛初乳产品的研发投入。近日,新锐乳企认养一头牛联合湘湖实验室成立了乳基营养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牛初乳免疫功能因子研究与产品创新》项目研究,聚焦牛初乳活性因子挖掘、多维功效评价及多功能牛初乳产品研制等。乳企与专业科研单位合作不仅仅可以提升研发能力,自有奶源优势也能为牛初乳研发提供稳定基础。 对牛初乳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精准分析其营养价值,明确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为其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不同标准中对于牛初乳的采集时限定义并不相同,相关研究表明,24小时内的牛初乳关键营养的东西和生物活性明显高于3天和7天的牛初乳,通过一系列分析不同时间点采集牛初乳中的功能效果成分组成和含量,能够挖掘不同功能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明确牛初乳更佳采集时间。 在深入了解牛初乳营养成分结构和功能价值的基础上,真实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产品创新提供新思路,开发针对不一样人群的定制化牛初乳产品,或结合其他营养成分打造复合型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满足消费市场多样化健康需求。 牛初乳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牛初乳市场规模为26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约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6.4%。这主要源于消费市场对天然保健食品需求的上升,随着乳业对牛初乳的深入探索及营养价值普及,相关这类的产品将获更多关注。 在此趋势下,乳业重点攻关方向不仅包括牛初乳产品研制,还聚焦精准营养与活性因子挖掘,原生营养卖点、药食同源理念、低GI配方等均是体现,带有此类宣传的产品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营养奶粉品类持续细分,以满足多种群体健康需求;部分乳企也不断加深与大健康产业合作,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更精准的营养解决方案。 近期成人奶粉新国标落地,在原料纯度、理化指标等方面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例如,调制奶粉须以单一品种的生乳和(或)其全乳(或脱脂及部分脱脂)加工制品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且来自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还明确了包括牦牛、骆驼等特色乳粉在内的各类乳粉和调制乳粉的感官、理化指标(如蛋白质、脂肪、复原乳酸度等)以及微生物限量要求。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行业朝着透明化、品质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为乳业精准营养探索提供参考。 事实上,聚焦精准营养已成为乳品行业的主要流行趋势。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乳品行业人大代表建议做宽乳业新赛道,着眼运动营养、特医食品等高潜力领域布局产业,鼓励企业带头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发,通过科技赋能与转型解决关键原料保障及安全问题。这一建议既反映了乳品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乳品行业积极向精准营养方向迈进时,却面临着关键原料依赖进口的困境。近年来,功能性乳品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形态趋势,但国内关键乳品功能性原料,如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这使得原料成本比较高且供应链面临较大风险。依据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乳清粉的进口量从37.6万吨增至59.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8%。到2023年,乳清类产品的进口量达到66.31万吨,占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的23.04%,这一局面限制了国内乳品行业的自主创新,制约了行业发展。 国内乳企开始加大对技术突破的投入,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自主生产能力。近年部分国产乳企在功能性原料的提取和保留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飞鹤通过乳蛋白鲜萃提取技术创新,采用低温分离、层析超滤和定向酶解等核心技术,能够从鲜奶中精准提取和激活各种活性蛋白成分,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还推动了原料生产的自主化。另外,伊利在乳铁蛋白定向提取技术的突破,明显提高了常温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从原来的10%提升至90%,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有助于提升国产乳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乳企在研发中也愈加注重个性化营养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身体健康情况和生长阶段的需求,提供精准的营养产品。牛初乳作为丰富的营养源,以其为代表的精准营养市场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未来,乳企不仅要跟随政策导向还需加强科研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在健康、营养和口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这一进程中,行业的领先企业正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策略,以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同时,新兴乳企也在不断加入行业竞争,推动行业一起发展,塑造未来的行业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媒体人:CBA总决赛G1由外籍裁判吹罚,中国本土裁判员被派去吹罚高中篮球联赛 为应对“濒临灭绝事件”?美媒爆:老布什政府官员称,美政府秘密建地下城市供富人避难 福建三地任免一批干部!宁德一地一位副市长被免职|一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分工有调整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