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伊利与蒙牛之间的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2025)苏民终519号),这场持续数年的乳业巨头商标与包装之争再次引发行业震动。 根据判决结果,蒙牛被判立马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伊利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 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场判决不仅是对两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考验,更折射出中国乳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激烈与复杂。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伊利旗下“金典”纯牛奶的包装装潢是否构成“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以及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的装潢是否构成擅自使用。 伊利主张,其“金典”产品通过经常使用绿色基底、奶牛插画、矩形布局等设计元素,已形成独特的视觉识别体系,并具备市场知名度;而蒙牛“精选牧场”的包装在颜色搭配、元素组合上高度近似,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蒙牛则辩称,绿色包装、牧场插画等设计属于行业通用元素,缺乏独创性。例如,其包装上的图形商标由奶牛、草地、房屋等要素构成,属于对牧场场景的写实描绘,无法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 此外,蒙牛强调,两款产品在局部细节(如插画风格、文字排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足以造成实质性混淆。 江苏高院在判决中精确指出,尽管乳制品包装中常见奶牛、牧场等元素,但具体表达方式、元素组合及排列布局会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伊利通过持续使用和广泛宣传,已使“金典”包装装潢具备市场知名度和来源识别功能。 法院认为,蒙牛“精选牧场”的包装在整体视觉效果上与“金典”高度近似,消费的人在快速选购中难以区分,构成不正当竞争。 这一判决与2017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QQ星”与“未来星”酸奶饮品包装案的裁判逻辑一脉相承。 当时,蒙牛同样因包装近似被判赔偿伊利215万元。两次判决均强调,行业通用元素不影响包装装潢的显著性认定,重点是整体视觉效果的相似性是否足以引发混淆。 2012年,伊利推出儿童酸奶饮品“QQ星”,其包装以卡通奶牛、彩色瓶身和圆润造型为特色。 2015年,蒙牛推出“未来星”同种类型的产品,包装在颜色搭配、瓶身形状和插画风格上与“QQ星”高度相似。伊利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终认定蒙牛构成侵权,判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涉案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该案成为乳业包装侵权诉讼的标志性案例,也暴露出蒙牛在产品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短板。业内人士指出,蒙牛多次陷入包装纠纷,反映出其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试图通过“模仿式创新”快速抢占份额的策略风险。 与2017年案件相比,本次纠纷的涉案产品升级为纯牛奶这一核心品类,且赔偿金额提升至500万元,显示出伊利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在诉讼中不仅要求停止侵权,还主张蒙牛在纸媒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进一步凸显其维护品牌形象的决心。 然而,法院的判决表明,单纯以“行业惯例”为由难以规避侵权责任,企业需在设计中注入更多独创性元素以规避法律风险。 根据两家公司2025年上半财年财报,蒙牛营收同比下滑6.95%至415.67亿元,净利润下降16.37%至20.46亿元。而伊利营收同比增长3.37%至619.33亿元,净利润虽同比下降4.39%,但仍保持72亿元的规模优势。这一对比反映出蒙牛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疲态。 业内分析认为,蒙牛业绩下滑除受包装纠纷影响外,还与其产品创新不足、渠道拓展滞后有关。相比之下,伊利通过多元化布局(如奶粉、冷饮业务)和品牌升级战略,成功抵御了行业下行压力。 此次判决对蒙牛而言,不仅是经济赔偿的压力,更是品牌声誉的损失。在消费的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频繁陷入侵权纠纷可能削弱其市场信任度。而伊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乳品领域的领先地位。 有观点认为,未来,中国乳业的竞争将更多依赖于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蒙牛若想扭转局面,需在研发端加大投入,打造差异化产品;同时也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避免陷入低水平竞争。伊利则需警惕市场饱和风险,持续通过技术升级和消费场景拓展保持增长动能。 两起包装纠纷案的连续发生,预示着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乳业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的完善,企业需更加重视包装设计的独创性,避免因“模仿”引发法律风险。此外,行业监管的加强也将倒逼企业提升合规意识,推动乳业向高质量竞争转型。 此次伊利与蒙牛的包装装潢之争,不仅是一场法律层面的较量,更是中国乳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深耕转型的缩影。在消费升级和监管趋严的双重驱动下,唯有兼顾创新与合规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