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茯苓“靖”彩蝶变 发布时间:2025-10-22 08:38:27  来源:bob电竞入口

  10月17日,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在“中国茯苓之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开幕。大会以“‘茯’聚靖州 标准引‘苓’”为主题,全国300余名茯苓产业领域、中医药ISO国际标准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大咖、优秀企业家代表齐聚于此,共绘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靖州,这片承载着千年茯苓栽培历史的土地,是一座中医药宝库。史载“神农出黔中”,靖州飞山脚下的松林孕育了茯苓与人类最初的邂逅,《神农本草经》中“四时神药”的记载,更为这颗真菌增添了跨越千年的传奇色彩。

  如今,靖州已成为全国茯苓产业的核心枢纽。这里拥有全国最完整的茯苓产业链条,涵盖菌种选育、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健康服务等所有的环节。年销售茯苓菌种4600万包之多,占全国销售总量的80%以上;年交易鲜茯苓10万吨、干茯苓6.2万吨,占全国交易总量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素有“十方九苓,七出靖州”之美誉。

  靖州茯苓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产业体系。全县拥有千亩以上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11个、GAP基地3个,为茯苓种植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国唯一的茯苓科技产业园,更吸引了71家中医药企业、800多户加工户入驻。培育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茯苓规上企业15家,成功引进国药、重药、上药、修正等有名的公司。2024年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1.59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带动全县6万余人就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会标上的ISO标志在镁光灯下格外醒目,它见证了靖州茯苓产业在标准化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作为全世界中医药标准化进程的重要推手,靖州主导制定的《中医药—茯苓》国际标准,首次在大会现场以中英双语发布。这一标准涵盖从菌种选育到成品检测的257项技术参数,标志着中国茯苓产业正式迈入国际话语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代表现场评价:“标准化不仅让中国茯苓‘出海’有了通行证,更倒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这一标准的发布,为靖州茯苓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中国传统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开幕式现场签约台前,签订了茯苓新菌种研发与产业提升、年产600万袋茯苓菌种及选育繁育生产运行、万吨茯苓(中药材)智能冷链仓储物流运营等6个项目,覆盖科研、生产、物流环节,6个重磅项目落笔成约,为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国家级菌种选育实验室投入运营,将逐步提升茯苓菌种的品质和产量;年产600万袋菌种基地启动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菌种保障;万吨级智能冷链仓储系统覆盖湘黔桂三省交界区,完善了产业链的仓储物流环节。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生产线到海外仓,靖州正构建覆盖全要素的产业生态圈,推动茯苓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靖州不仅是茯苓之乡,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这片土地上,茯苓产业与生态保护、健康养生等领域深层次地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院士专家怀化行走进靖州”座谈会。

  目前,靖州已形成了完整的茯苓产业链条,开发出药品、食品、美容化妆品等各类茯苓产品320余种。学术论坛上一组创新数据引发热议:茯苓衍生品已延伸至80余种功能食品、43类美妆单品和26款文创产品。修正药业推出的“茯苓多糖口服液”月销售额破千万,“茯苓面膜”登陆欧美药妆连锁,传统药材正突破“药匣子”界限,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朋克养生”新宠。“茯苓饮”与草本咖啡的混搭设计,更是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热捧,展现出茯苓产业跨界融合的无限潜力。

  靖州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发展模式,通过劳务合作、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五里冲万亩种植基地里,脱贫户杨建国算起了“生态账”:“松林下种茯苓每亩增收8000元,护了青山,富了口袋。”这一模式带动6万余农户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让茯苓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会开幕式上,《茯苓菌种生产作业规程》(GB/T46506—2025)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将于2026年2月实施。该标准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牵头,联合2家单位历时3年研制,系统规范菌种生产14个关键环节,覆盖场地选择、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等全流程,标志着我国茯苓菌种生产迈入标准化新阶段。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李丁指出,标准实施后,菌种质量合格率预计提升30%,将彻底扭转过去“企业自定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

  标准化建设助力靖州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团队主导的《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使“靖州茯苓”获得国际认可,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ISO/TC249/SCI主席桑珍表示,依托怀化中医药ISO标准推广中心未来将推动“湘药认证体系”建设,为茯苓产品赋予国际通行身份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先生作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先生作主旨演讲。

  在法治化层面,靖州已形成“标准制定—质量监管—产业协同 ”的闭环体系。2024年建成湖南省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参数达588项,实现从菌种到成品的全链条可追溯。同时,通过“三权分置”改革,为林下种植基地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2024年林下茯苓种植产值突破15亿元。法治化还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协同创新,靖州拥有茯苓相关专利23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5项,建成全国首个茯苓菌种供应和技术推广中心。会上,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为“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专家实验室”授牌,标志着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进入新阶段。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研究员郭良栋为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专家实验室授牌。

  在标准化与法治化双轮驱动下,靖州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1.5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全县超30%人口从事茯苓相关产业,吸引了众多中医药企业扎根,共同开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

  2024年“靖州茯苓”品牌价值达313.86亿元,入选中国消费名品,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欧美、非洲市场。靖州有关部门负责这个的人说,将建设“茯苓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示范基地”,打造全国首个标准化、法治化示范园区。

  国际标准化组织传统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桑珍教授作主旨演讲。

  “立标仅是起点,行标方见真章。”桑珍在主旨演讲中呼吁,以ISO标准为纽带,构建覆盖种植、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标准集群,推动“湘九味”品牌走向世界。随着《中医药—茯苓》ISO标准全球推广,靖州茯苓产业正书写着从“资源依赖”到“标准引领”的时代新篇,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靖州方案”。

  从“深山瑰宝”到“世界名片”,靖州茯苓的蜕变之路,是中国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在标准化与法治化的双轮驱动下,“十方九苓,七出靖州”的传奇仍在续写——2025年,百亿产值仅是起点,全球茯苓产业的“靖州时代”已然来临。

  10月20日,界面新闻注意到,微博账号名为“Cici_老魏”的魏思琪,其认证信息更新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此前她的微博账号认证信息为 “小米手机市场部总经理,小米汽车市场部副总经理”。 此次人事变动距离前任总经理王腾被辞退已过去一个多月。

  国能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贺耀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甘肃省庆阳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据江苏省纪委监委网站援引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南京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荣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南京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国证券报》15日刊发文章《“苏超”,赢的不只是足球》。文章称,十月金陵,秋意渐浓。10月4日晚,61355名球迷将南京奥体中心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为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首场淘汰赛点燃“战火”。

  “石家庄供热”公布。主城区供热企业24小时服务热线小时监督电话如下:石家庄市主城区供热客户服务热线天前

  问:逢年过节,单位同事之间互相请吃饭,有时会去一些比较高档的餐厅,这算违规吃喝吗?如果是同事之间纯粹的私人交往,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没用公款,也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去好一点的餐厅吃饭不算违规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