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超市正常营业,商品有序摆放供顾客选购,顾客基于自身需求正常挑选、购买食品,即便速度较快、购买数量较多,只要遵循超市的购物规则,不侵犯他人权益,这种抢购行为是合法的,属于正常的消费行为。 然而,若出现以下情形则可能违法:一是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夺取食品,这可能构成抢劫罪。抢劫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对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二是多人哄抢超市食品,严重扰乱了超市的正常经营秩序,可能涉嫌聚众哄抢罪。聚众哄抢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将被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在抢购过程中故意损坏超市的设施、商品,达到一定金额的,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若无食品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这属于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来得到的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但如果无证经营食品过程中,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导致非常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或者销售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食品,就可能触犯《刑法》。比如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旦构成犯罪,就会被判刑。 因此,单纯没有食品证通常不会判刑,但引发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构成犯罪时,会面临刑事处罚。 第一,收集证据。保留好购买食品的票据、包装、剩余食品等,这些能证明购买行为和食品情况,若有食品造成身体不适的诊断证明、检验报告等,也应一并留存。 第二,与商家协商。直接和销售食品的商家沟通,精确指出问题,要求退款、换货、赔偿等合理诉求。在沟通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 第三,向有关部门投诉。若与商家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等投诉。投诉时需清晰说明消费时间、地点、食品名称、问题所在及期望的解决方式等信息。 第四,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当其他途径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根据与商家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若没有仲裁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必要时可申请专业鉴定。 此外,《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外,还可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