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开始,消费者手中的纯牛奶将迎来“纯度升级”!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号修改单(简称“新规”)的最新要求,生产灭菌乳,也就是常说的纯牛奶,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若乳品使用复原乳生产,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 复原乳是什么?纯牛奶“去复原乳”有何好处?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适合的液态乳制品?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实地探访部分商超,并采访省质检院专家,为大家带来全方位解读。 很多人可能对“复原乳”一词感到陌生,简单来说,就是将干燥的乳粉(或浓缩乳制品)与水按特定比例混合调配后制成的产品,因而又被称为“还原乳”“还原奶”。 复原乳曾是乳制品生产中很常见的原料,从我们熟悉的调制乳,到各类风味含乳饮料,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从某一些程度来说,复原乳更像一种“经济适用奶”,方便储存、易于运输且价格实惠。此次新规明确,这种原料将彻底与“纯牛奶”划清界限。 省质检院专家解释,此次灭菌乳标准修订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考量的重要举措:一是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的部署要求。二是灭菌乳是我国液态奶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将其原料限定为生乳,能更好地匹配人民群众对优质乳品的期待,让大家喝到更“纯”的牛奶。 此外,如今我国生鲜乳产业已具备强劲实力——2023年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76%,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实现100%覆盖;农业农村部连续16年抽检监测显示,生鲜乳合格率稳定在99.9%以上,乳蛋白、乳脂肪等关键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距离新规正式实施还有半个月,记者走访长沙多家大型商超发现,货架上的液态乳制品已提前“响应”新规。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低温鲜奶、常温纯牛奶,还是常温脱脂牛奶,配料表上基本上没有了“复原乳”的字样。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大多集中在调制乳、含乳饮料类别,比如大家熟知的“旺仔”牛奶,其配料表上就明确标注了“复原乳”。 望城区一家超市乳制品区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在售的纯牛奶、酸奶产品中,并没有以复原乳为原料的品类,消费者可放心选购。“之前就听说纯牛奶要禁复原乳,没想到商超调整得这么快。”正挑选牛奶的刘女士开心地说。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修订仅针对灭菌乳,而酸奶、奶酪、冰淇淋等产品仍可合法使用复原乳,但必须明确标注。 有消费者提出疑问:新国标实施,牛奶会涨价吗?记者实地走访对比后发现,目前市场上多款常见纯牛奶价格并无明显波动,甚至部分便利店还推出了力度空前的鲜奶促销活动。 “纯牛奶不仅没涨价,最近促销活动还特别多!”某连锁便利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款原价12.8元/瓶的低温鲜牛奶,现推出“5瓶仅售21.5元”的优惠,折算下来单瓶价格不足5元,“这样的价格已经接近常温纯牛奶,而且还可以每时每刻喝随时来取,特别方便。” 实际上,新国标落地与否,对乳制品价格的影响有限。一位乳企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近几年,国内奶源受供给过剩、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价格走低,规模乳企既无必要、也不愿因牛奶喷粉再还原成液奶增加成本,因此用复原乳生产纯牛奶的企业本就不多。 另外,绝大多数乳品加工公司已经使用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灭菌乳,能够顺利落实新标准。业内认为,新标准实施后,灭菌乳将全部用生鲜乳直接加工,乳品质量和品质也将逐步提升,对推动奶业全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 新规落地后,如何精准挑选符合自身需求的液态乳制品,同时避免被混淆概念的产品误导?省质检院专家给出“四步挑选法”。 1.看配料表:灭菌乳和巴氏杀菌乳的配料表应仅有生牛(羊)乳,若出现“乳粉”“复原乳”等字样,则属于调制乳或含乳饮料。 巴氏杀菌乳(鲜奶):需冷藏,保质期较短(通常7天内),保留更多活性营养,但需冷链运输。 超高温灭菌乳(常温奶):可常温保存,适合长期储存,但活性营养略低于巴氏奶。 3.查营养指标:着重关注蛋白质(≥2.9g/100g)、钙含量,还有是不是标注“有机”“A2β-酪蛋白”等特色成分。